POCT特殊價值
盡管POCT的提法在90年代才開始出現,實際上在70年代,隨著重癥監護醫學的發展,對于POCT的需求就出現了。止凝血檢驗中,臨床醫生對快速報告與結果可靠的要求迫切,急診或者圍手術期出血時,實驗室的平均周轉時間(TAT)大約在45-90min,一般標準化實驗室的時間大約比POCT長1.5h。POCT和實驗室檢測凝血機能時,標本處理和準備方式是有明顯差別的。POCT操作簡便而且能夠快速檢出結果,因此,這種需求為POCT在止凝血檢驗中的應用打開了大門。POCT測定不需要血樣送檢,無需等待報告,可以很快給患者調整用藥劑量。實驗室只對急診和危急值才電話回報,多數是上傳到醫院信息系統由醫生自己查閱。POCT節省的時間可以產生一些無形價值,特別是在監護室和手術室中,手術時間的長短,處置的多少,時間往往意味著節約就醫成本,而且在止血血栓檢驗中還能減少不必要的輸血,優勢明顯。
從信息的價值上說,檢驗結果雖然多數是量化指標,但是對于臨床診斷而言,往往歸結到“是”與“否”的性質問題,也就是說下一步如何做,即臨床決策。難于決策不僅對患者是危害,也令醫生面對病痛中的患者無奈。如果不用標本送檢,在初步具備臨床判斷時即可展開檢測,將幫助臨床醫生,也體現了測試在減少臨床決策不確定性中的重要價值。
當POCT的價值終體現在它與疾病診斷、管理和預后的臨床相關性上的時候,我們對POCT的態度可能會變成一種需求。比如標準化比值(INR)測定,INR反映了止血功能減弱,直接用于華法林劑量調整。POCT將單純INR檢測從醫院中繁冗的程序操作中解脫出來,減少了等待實驗室報告的時間,也縮短了通知患者進行劑量調整的周期,大大方便了患者就醫,而且在質量控制的前提下,能夠確保用藥安全,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。如果說INR還不夠緊急,那么術中出血監測的APTT和總體凝血機能評估足顯重要了,POCT的床邊便利將臨床程序流暢的連貫下來,為??漆t生所喜聞樂見。然而,血液學專家往往傾向于依賴傳統指標,POCT不被視為準確評估止血狀態的有效工具;一些醫學檢驗學者也對POCT在臨床科室使用存在疑慮;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廣泛應用。